发展航运金融 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

浏览:2622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9-15 分类:行业新闻
发展航运金融,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正是将海洋和港口的自然禀赋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编者按:本文来自“青岛日报”(作者 毛振鹏),36氪经授权转载。

从去年6月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今年4月的海上阅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来到青岛,对山东和青岛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包括“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山东在全国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全局到战略的各个层面。发展航运金融,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正是将海洋和港口的自然禀赋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工作指示的重要举措。

发展航运金融助力“搞活一座城”

经济发展和贸易积聚可以带动港口和航运的发展,航运金融产业发展又可以成为经济贸易、港航物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加速航运中心的形成。在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又不断衍生出海事仲裁、法院、船级社、交易所、指数信息、修船、代理等与航运相关的服务产业,这些服务产业在某一区域的积聚、沉淀、延伸并逐渐形成一套市场规则和惯例。而这一系列的市场规则和惯例就构建了国际航运中心独特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青岛无论从港区规划、集装箱吞吐量、集疏运体系建设,还是港口智能化、港口国际化发展方面,都已经建成了环渤海地区最具优势的港口物流中心,已具备了弯道超车、率先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条件。下一步,我市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要求,用流动性较强的金融“活”水,培育港航产业内生的“活”,全要素的“活”。青岛大力发展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衍生品交易等航运金融产业,用财富之水浇灌航运之花。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会在城市空间布局层面加快搞活,而且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动力层面进一步搞活,促进航运产业各个领域的搞活。同时也为全市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式地“搞活”,贡献产业力量。

青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当推进航运、贸易、金融的协调发展。航运、贸易、金融,三者是一个互动的系统。港口航运是贸易的重要载体,贸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贸易的重要杠杆。金融放大贸易,贸易撬动航运。物流运输港只有成为贸易和金融港,才能在更大市场空间内配置资源,港口对一个城市的价值,港口对于城市发展的新动能释放集聚和扩散效应,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青岛要实现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的弯道超车,迎头赶上,纯粹依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在短期内奏效的。这就需要政府在尽量不直接干涉市场主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支持第三方平台,吸引各类国际知名航运组织和功能性机构来青发展,完善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交易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打造国际航运要素集聚区,提高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涵盖航运全领域的产业链。

发展航运金融,促进航运市场“点航成金”

航运物流产业是与世界经济关联度、紧密度最高的行业之一,航运金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据统计,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但目前青岛航运金融仍以银行贷款为主,缺乏基金这种介于银行与企业间的航运金融服务,以及市场化金融创新平台。相比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发达国际航运中心,青岛在航运保险、中介服务、船舶经纪、航运融资、航运衍生品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当今之际,青岛应激发在港口航运领域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航运金融潮流的追随者努力成为航运金融潮流的引领者。

一是拓展船舶融资的渠道与模式。目前,我国船舶融资方式基本以船舶资产为抵押,且只有不多的几家银行提供船舶融资服务。因此,在船舶融资模式上应逐渐丰富,开拓航运金融租赁市场,不断完善融资与造船产业的产业链条,提供更多的航运融资资金来源。鼓励航运金融业在模式上创新,为航运以及船舶制造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开拓航运融资渠道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成立属于航运产业基金,形成船舶业与资本市场的联系通道,将航运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实现航运金融租赁业务的国际化,逐步解除金融租赁公司在国外融资的限制。

二是加强航运保险的发展创新。航运保险作为航运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运金融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航运保险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占据很大份额,并呈现出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最大航运保险市场的趋势。青岛一方面应积极拓展能够满足市场变化需求的新型航运保险业务, 比如物流责任险、船舶出口信用险、提单责任险、航运港口基础建设险、船舶抵押融资贷款险、船舶建造履约保证险、船舶修造险、船舶出口信用险、集装箱第三者责任险等新型险种,加快解决当前我国航运保险业务流失境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加快针对本土航运市场的金融业务创新,积极开拓离岸航运再保险业务,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来满足航运企业的个性化、高端化需求,探索支持各类保险机构开展海码头责任险、油污责任险、新型运输人赔偿责任险、无船承运人责任险、仓库责任险等航运保险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青岛航运保险行业的市场份额。

三是积极参与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航运市场的稳定、健康成长急需航运衍生品的不断创新。提高航运衍生品研发的创新能力也是参与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空白较多,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目前,英国波罗的海航交所的干散货远期运费协议(FFA)交易的航线已经发展到波罗的海干散货24条航线;而液体散货的交易航线也已经扩大到了6条成品油航线和15条原油航线。FFA 的参与主体也已经形成了航运公司、贸易商、货主和金融公司四大类公司。我市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航运金融领域“双招双引”。坚持树立市场化思维,引进波罗的海航运公会、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优势产业资源,实现航运金融领域弯道超车。例如,依托我市的港航物流产业优势,创新运费期权等新的规避运费风险工具,开发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航运期权衍生品未来将有较大市场。而且会对提升钢铁、石油和煤炭等大宗商品的运输规模有较大促进作用。

发展航运衍生品市场应当依托港航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航运衍生品是航运与金融的结合体,目前我国计划开发航运衍生品的多家机构中既有金融机构也有航运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开发航运衍生品市场必须集合航运界和金融界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只允许期货交易所进行期货的买卖交易。要使航运衍生品市场做大做强,就必须由航运交易所与金融交易所密切合作,有效优化航运衍生品的交易平台和结算平台,共同开发航运衍生品市场。航运衍生品交易是航运企业在跌宕起伏的大宗散货市场中预测未来市场走势、对冲市场风险和投机套利的重要手段。随着航运衍生品市场规模的扩大,航运市场竞争也由现货市场转向期货市场,成为船东、货主和金融公司等其他投资者之间博弈的平台。目前,全球大宗散货市场,特别是干散货市场出现了传统现货与运费期货共同发展的格局。鉴于我市在航运金融,特别是航运衍生品交易存在不足,建议我市有关部门积极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加快航运金融领域“双招双引”,与波罗的海航运公会、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全球顶级航运机构,以及上海航交所、期货交易所合作,开发航运衍生品,以期赢得航运金融产业发展的先机。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
云翼微信
商务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