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流业“恋上”机器人 实现3倍左右的人工效率的提升

浏览:121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10-01 分类:行业新闻
郑勇的机器人每次亮相都会引起很大的关注。他的机器人常常被称为中国版“Kiva”――这是一种拣选机器人,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扫地机器人,驮着货架穿梭在仓库中,把需要拣选的商品直接送到工人面前,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到人”的转变。作为极智嘉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郑勇及其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视频里的影像变成了实
  郑勇的机器人每次亮相都会引起很大的关注。

  他的机器人常常被称为中国版“Kiva”――这是一种拣选机器人,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扫地机器人,驮着货架穿梭在仓库中,把需要拣选的商品直接送到工人面前,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到人”的转变。

  作为极智嘉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郑勇及其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视频里的影像变成了实物,又走过无数个“坑”之后,终于得以实现“3倍左右的人工效率的提升”。

  在获得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用户的同时,这家公司也得到了资本的垂青。从天使轮到A+轮,它获得了火山石资本、高榕资本、祥峰投资等累计2亿多元投资。今年7月13日,极智嘉宣布获得华平投资领投、火山石资本跟投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创下“物流机器人领域全球范围内所获得的最大单笔投资纪录”。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过程的艰难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

  刚开始融资的时候,郑勇觉得只要有人给一点钱,机器人做出来能卖,肯定就会有不错的利润,这应该不是一个烧钱的生意,不需要持续去融资。“第一次融了1000万元,就感觉这个事应该差不多了。每次拿到投资,都觉得这应该是最后一笔,结果越走感觉未来的路越长。不过,享受过程才是创业的真谛。”郑勇说。


  从零开始做起


  郑勇决定出来创业,希望自己在企业管理和股权投资领域积累的经验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做物流机器人,多少有些机缘巧合。

  2014年,还在新天域资本工作的郑勇,收到了一位朋友转发的亚马逊Kiva机器人的视频,机器人背着货架忙碌的景象瞬间就吸引住了他。

  郑勇马上意识到其中的市场潜力,这种意识与他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该系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而他自己也一直在做供应链方向的研究。毕业后,郑勇先后任职于工业自动化公司abb集团机器人部门、法国圣戈班集团,2013年加入新天域资本后,他一边做投后管理,同时也接触到机器人自动化项目。这让他拥有了“物流+机器人”的知识视野。

  郑勇决定出来创业,他希望自己在企业管理和股权投资领域积累的十多年经验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所以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了“40岁之前创业”的目标。

  但他并不是技术出身,必须找人来一起做。在朋友的引荐下,郑勇找到了现任极智嘉CTO、时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师的李洪波。两人一拍即合。

  当时,他们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产品实物,资料匮乏,只是从网上看过几个视频,几乎相当于从零开始。并且创始团队4个人都是兼职,白天要忙自己的工作,只有晚上回到家后才能推进各自的任务。到了周末,他们就到清华或者咖啡馆把做的东西拿出来讨论,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赶进度”。

  用了4个月,他们的机器人终于跑了起来。又用了2个多月,做出机器人后台通信控制系统――一个原型机终于诞生。

  2015年7月,郑勇正式从新天域离职,带着中国版“Kiva”寻找融资。他找到天猫商超的仓储管理服务提供商――心怡物流。心怡物流此时也在寻找提升物流效率的方法,看过极智嘉的原型机、技术链条和团队展示后,公司董事长邢玮直接告诉极智嘉团队,“我们肯定会投,估值不是大问题,你们谈就行”。

  融资很快敲定,2015年9月,极智嘉获得了心怡物流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在“大考”中成长

  “双11”时“物流提速”成为关键词。为了达成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极智嘉不断地进行压力测试,优化提升,顺利扛过了“双11”“双12”

  融完资不久,邢玮要去杭州阿里巴巴开会,备战一年一度的“双11”,他约极智嘉几个创始人去杭州聊聊公司发展。几个人一路轻松愉悦地奔赴杭州,带着即将大展身手的期待和融资成功的高兴劲儿。

  到了杭州,邢玮的一番话让这种轻松瞬间烟消云散,“‘双11’历来都是电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尤为重要。你们能不能上”?

  这一年的“双11”,“物流提速”成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为此菜鸟开出1亿元激励计划,鼓励快递公司提速。“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如果你们能上那我就推,如果你们觉得不能上,那我也不勉强。”邢玮说。

  郑勇和李洪波当场拍板,“肯定能上”。但在当时,他们只有一个没有外壳的原型机,技术链条刚刚打通,业务链条还没有对接过。而“双11”至少要20台机器人。留给极智嘉的时间只有2个月,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来后,他们开始疯狂加班,先把原型机做进一步优化设计,定型后马上向零部件供应企业下订单,要求在11月份前,所有零部件必须全部到位。但直到11月5日,所有零部件才全部到齐。

  接下来的3天,极智嘉先装出来第一台量产的机器。11月8日,拉着一台完整机器和十几台机器的零部件,极智嘉所有的十四五个人,包括管人事财务的姑娘,全部赶到天津武清的心怡物流仓库开始组装,每天装七八台,熬了2天才把机器组装好。同时,大家还通宵达旦地进行调试,直到对外展示的最后一刻还在打磨。

  2015年“双11”,天猫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912亿元。这一天,印着极智嘉和心怡物流LOGO的智能机器人也登上了许多媒体的版面。

  随后,他们的第二次大考又悄然而至。

  2016年5月,极智嘉与唯品会签署合作协议,为其部署智能仓储。经过3个多月的建设,机器人开始跑了起来。试运行一个月后,极智嘉已经可以每天稳定地出两三百单,他们找到唯品会,希望按照计划表,把订单数量加到每天500单。

  “可能不止这个量。”对方说,“马上到‘双11’了,你的出货量可能一下就有一两万件。”这意味极智嘉机器人的工作量得是百倍地提升。

  上还是不上?不上,可以慢慢打磨产品,但错过了最重要的“双11”,相当于一年就荒废了,“所以我们肯定上”。

  剩下的时间里,团队开始不断地进行压力测试,准备各种补救措施,“我们当时压测能做到一天5万件、6万件、7万件,都没有问题,但实际用时有没有问题,谁也不知道,所以特别担心。”李洪波说。

  就在压力与担忧之中,极智嘉顺利地扛过了“双11”“双12”。直到这时,郑勇才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应对新的挑战

  竞争者不断出现,市场上的玩家从两年前的几家变成近20家,极智嘉也准备开启新的商业模式应对挑战

  打磨产品的过程里,即便在一些不起眼的环节,郑勇也和团队走过“无数的坑”。

  郑勇甚至还主动给自己“挖过坑”,早期设定产品目标时,他一定要将机器人做到30厘米高,比亚马逊Kiva还要矮10厘米,为的是底盘更稳,货架的容量更大但研发的精力和成本也更高。团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迄今为止,极智嘉的机器人已经从第一代更新到了第五代,软件系统则从1.0、1.1一直更新到了3.5。此外,他们又开发出了适用工厂车间的搬运机器人和适用电商包裹的分拣机器人。

  产品的迭代完善给极智嘉带来了信心,另一方面的信心则来自资本的支持。7月13日,极智嘉宣布获得华平投资领投,火山石资本跟投的B轮6000万美元。这已经是火山石资本领投A轮、跟投A+轮后的再次加注。

  火山石资本副总裁刘凯从郑勇有创业想法时,就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在刘凯看来,物流行业成长迅速,物流公司对提升效率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以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设备自动化将成为物流行业的趋势之一。

  在极智嘉还只有样机时,火山石就决定投A轮。他们很早就向郑勇表达了投资意愿,双方口头承诺,但还没有签订投资条款协议,结果A轮份额抢得非常凶,有好几家机构堵在门口。但最终无论怎么抢,郑勇承诺给火山石的份额都没有变。

  “这个公司就一个字,‘快’。”刘凯评价道。

  华平投资执行董事张磊也感受到了这种快。他一直在关注物流行业投资,2016年初他发现,物流行业成本在不断上升,而AI热潮又为颠覆这个行业增添了新的可能,仓储物流恰恰也是AI机器人可以大规模商用的场景之一。

  极智嘉2015年底还在心怡物流的仓库里小范围试验时,张磊就听到了消息。2016年初,他去心怡物流的天津菜鸟仓参观,看到地上一大堆机器人在跑,他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极智嘉。“当时觉得这个省人又省地方,货架的密度大幅提升。”他观察了很久,离开后就直接找郑勇开始谈。

  2016年底,就在张磊决定投资之前,他得知菜鸟网络准备投另一家公司――快仓科技。

  郑勇此前也考虑过菜鸟网络的投资。菜鸟正在加速仓储智能化改造,2017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总裁万霖提出,未来要将5000万平方米的传统仓库转变成智能仓库。对于极智嘉和快仓而言,进入菜鸟体系,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但最终极智嘉未能与菜鸟达成投资意向,也放弃了京东抛过来的橄榄枝。心怡物流在B轮退出后,极智嘉的股东全部变成了财务投资人。

  但华平还是决定投极智嘉。“物流行业又大又散,每家的占比都很小,最终可能有4到5家跑出来。”张磊解释自己的这一选择。

  郑勇并不讳言资本的选择带来的压力,但他也多次强调独立性带来的好处,可以更加中立地为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

  新的竞争者也在不断出现,市场上的玩家已经从两年前的几家变成近20家,极智嘉也准备开启新的商业模式应对挑战。以前,极智嘉是全部把机器人系统卖给客户,而现在,它将转变成设备的投资运营方,根据客户订单完成情况来收费,以降低客户对物流机器人的接受门槛。这意味着极智嘉将从单纯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制造商,向制造商+运营商转变,同时要承担更大的重资产风险,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极智嘉进军海外市场的节奏也开始加快。8月初,极智嘉宣布位于日本的ACCA项目落地,极智嘉正式进入日本市场。该项目也被视为中国物流机器人首个海外的“货到人”机器人仓库。

  几个月前,日本第三方电商服务企业ACCA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之前ACCA也在跟一家名为GreyOrange的公司接触,但看了对方的产品觉得不太放心,便来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GreyOrange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印度机器人公司,在郑勇还捧着原型机寻找融资时,GreyOrange就已经拿到了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GreyOrange占据了印度自动化市场90%的份额,一直是郑勇“比较看重的公司”。

  面对国外起步更早的竞争对手,郑勇一开始还有不少顾虑,但几个月磨合下来,根据ACCA的反馈和团队对GreyOrange产品的观察,郑勇发现不管是在案例经验、价格还是在产品性能上,极智嘉都比国外对手“有明显优势”,这一下子让郑勇觉得“比较有信心了”,“我们现在觉得全球除了亚马逊,我们可能是做得最好的”。

×

商务合作联系
当前页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无法使用,如需访问原网页,请点击这里 关闭